歡迎訂閱 有錢人這麼想 新聞推播。

請點選「訂閱」後,再點擊「允許」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!

分享

為什麼討厭滿嘴空談的理想主義者:因為能改變世界的是「利益」而不是「道德」!

這週的專欄,我們來探討一下「有毒的理想主義」。 隨著年紀漸長,我越來越討厭只會滿嘴空談的理想主義者。他們動不動拿著道德的大帽子壓人,卻不知道該怎樣把事情辦成。

經典的蠢話像是: 「核電會有核污染,讓我們廢核吧!什麼?廢核後要用煤電?煤電會增加碳排放,怎麼能走回頭路,不會用綠能嗎?什麼?綠能的發電量太低且成本太高?唉呀!錢的事情我不懂啦!反正你不能給我漲電費。」

「敘利亞、中東、非洲的難民很可憐,歐洲先進國家怎麼可以不接收他們?什麼?難民入境後強姦強盜犯罪率升高?這一定是假的,你們怎麼能歧視難民呢?可恥!你問那我為難民做了什麼?我有去同情難民的報導下面按讚推廣啊!」

「為了下一代,我們要禁止一切塑膠用品!什麼?衣服跟輪胎都是塑膠做的?要我在大熱天脫光了走路?那可不行!」不是說這些人的理念完全錯誤的,但是他們動輒拿道德壓人,卻往往沒有實踐、或實踐的方法大有問題,因此反而讓世界變得更糟糕。

就拿援助非洲為例,先進國家和聯合國長期以來援助非洲免費的糧食、金錢、物資,但這些捐助的很大一部分,往往落入了獨裁者的口袋裡,反而滋生了不平等甚至戰亂。而免費糧食和物資,也常毀了當地的農業和製造業,毀了當地人自立精神,造成永遠不可能解決的貧困。

不久前很個很諷刺的新聞:英超足球聯賽的阿森納俱樂部,這是全世界第二有錢的足球俱樂部,接受盧安達旅遊局 3,000 萬英鎊的贊助,代價是球員球衣袖子上的一小片廣告。盧安達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,每年接受發達國家數億美金的援助,其總統已經在位 18 年了,是全球飽受批評的極權統治者──而他也是阿森納的球迷。

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,拿了發達國家的金援,卻拿來贊助世界上最富有的俱樂部之一;原因是該國獨裁領袖是該隊球迷,這夠諷刺吧?舉另外一個例子:環保團體發起的「地球一小時」,這是理想主義愚行的極致。



這個活動號召全球在三月的最後一個週六晚上關燈一小時,改點蠟燭,幫助節省碳排放──首先,蠟燭的碳排放遠高於電燈;其次,發電廠是不可能說關就關的,那怕大家關燈一小時,發電廠仍然在持續運作,甚至因為所有人在同一時間突然開燈,對電網造成巨大的負擔,反而產生了比平日更大的污染風險。

我把這些人叫做「自我感覺良好的理想主義者」──他們空有情懷,愛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,總是動輒批評現代商業和科技讓社會變得更糟,卻沒有真正的解決辦法。那麼你會問了,如果說理想和道德不能改變世界,那什麼可以呢?答案是利益。

許多滿懷理想的左派青年總是認為自由市場有眾多不好。像是資本家和政府勾結壟斷資源、違法排放污染、剝削底層勞工⋯⋯等。確實,市場經濟有著諸般缺陷,但它卻有一個無可置疑的好處:「只要你為這世界創造了越多價值,就能獲得越大的利益。」

舉個例子來說,一個手藝高超的理髮師,剪一個頭可以賺 1,000 元,而手藝平平的只能賺 100 元;又譬如說,一個頂尖主廚做一頓飯,可以比一個普通的廚師,多賺 10 倍到 100 倍的錢。經濟學宗師亞當.斯密(Adam Smith)有句名言:「我們的晚餐並非來自屠夫、釀酒師、麵包師的恩惠,而是來自他們對自身利益的關注。」

市場經濟的偉大之處,在於它洞察了驅動人們努力的動力,往往是「貪婪」而非「道德」。廚師精進自己的廚藝,工匠改良自己的產品,商人行走四方互通有無,銀行家放貸借款⋯⋯都不是出於「善良」,而是出於「自我利益」。

然而,市場經濟的美妙之處正在於,通過「每個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」,現代社會完成了專業分工,並能有效地且規模更大地實現「促進社會整體的利益」。「理論上」,一家越賺錢的企業,代表它對社會創造了越多價值,好比當年發明生產電燈、發電機的奇異(GE)、如今改變互聯網生態的谷歌(Google)、改變消費者購買行為的亞馬遜(Amazon)⋯⋯等。



落實到個人層次來說也是如此,你能創造越大的價值,也能夠賺到越多錢。當然,不可諱言的,市場經濟有其瑕疵之處。譬如說,違法販賣毒品、軍火、假貨、走私而賺大錢的,以及靠官商勾結壟斷市場的資本家、企業家,我們實在不能說他們為社會創造了什麼正面價值。

許多貧困的底層勞工,他們賺得少也不是因為不願意或不努力,而是沒有管道取得創造更多附加價值的工具。同樣的,許多扶困濟貧的社會工作者,那怕賺的錢不多,我們也不能說他們對社會沒有重大貢獻。然而,重點不是市場經濟經過百年的修正和發展,體系是否已經逐漸完備。

也不是這套全球絕大多數地方通行的體系,還有哪些瑕疵或缺陷──重點是市場經濟的「原則」,大體上還是能夠體現「社會分工」背後的真實價值:「我們對社會貢獻越大,就能獲得越大的利益;而為了獲得越大的利益,我們也就越願意貢獻社會。」

因此,理想主義者的課題,在於如何將「道德」和「利益」綁定在一起。因此,要將理想主義的情懷落地實行,真正改變世界,光講情懷、光講道德是沒有用的。重點在於「將道德跟利益綁在一起」──因為人類終究是受到利益驅使的生物。

打個比方說,要是政府出台一個政策:「每個扶老太太過馬路的人,都能獲得兩萬元獎金。」那我跟你保證,明天到街上一看,鐵定有一堆人排著隊守在路口。換言之,如果你真的想要「讓世界變得更好」,你的方式一定得是「努力讓人們的利益和你的理想保持一致」。

舉個例子。你要推動清潔能源,要做的事情不是一天到晚「鍵盤抗議」核電煤電,而是投入清潔能源的技術革新,讓太陽能和風能變得比燃煤發電便宜。如果說清潔能源比化石能源更便宜,還對環境有好處,那我為什麼不用呢?再舉個例子。



一百多年前,有一場著名的「馬糞危機」:當時馬車是最先進的交通工具。倫敦有著約 30 萬匹馬支撐著城市的交通系統。而倫敦所有的馬,每天能產生 3,000 噸馬糞。這些馬糞堆積在街上,滋生惡臭和疾病。預言家們宣稱:馬糞將成為全世界所有城市的噩夢。

紐約的預言家甚至表示, 1930 年,曼哈頓的馬糞將會滿到人們三樓的窗戶;《泰晤士報》也曾預測,在接下來的 50 年裡,倫敦的整個城市將被馬糞淹沒。馬糞在當時幾乎是一個無解的問題。滿街堆積的馬糞,可比現在的霧霾還要可怕多了。

後來這個問題是怎麼解決的呢?答案是汽車的發明。汽車淘汰馬車後,馬糞也就自然消失了。你說消費者是因為心繫環保,想要解決馬糞污染問題,才捨棄馬車開汽車嗎?當然不是。而是因為汽車比馬還要更快更方便、更符合自己的利益。而生產汽車的企業,難道是想要解決環境問題嗎?

大概也不是。但雙方追逐自身利益的結果,卻能讓世界變得更好。如果你想要改變世界的話,讓人們的利益跟你保持一致,是最有效的方法。邁向一個「獎勵好人」的時代。

但不可否認,我們現在的社會,離「做越多好事越賺錢」的境界,還是有些距離。現在檯面上許多上位者的原始資本,上面都沾滿了鮮血。賣官鬻爵、權力尋租、盜賣國土、戰爭屠殺、暴力剝削、強取豪奪……這些都是事實。

然而,隨著社會制度的逐漸完備,這種空子也會越來越少。我們終將來到一個「獎勵好人」的時代。只要我們真的為社會創造價值,就能獲得相對應的報酬。

作為一個務實的理想主義者,我們不該整天滿嘴仁義道德的空話,動不動就拿「為了我們下一代」壓人。而是應該通過商業、科技、制度的創新,讓我們的理想和人們的利益保持一致,讓人們自然而然去做正確的事情。終究,能改變世界的是「利益」而不是「道德」;是「行動」而不是「空談」。

有錢人這麼想:

{DM_AfterContent}
Reference:
  • TAG:

精選好文

{DM_BeforeComment}

推薦文章